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文章系统    微机使用记录  签到记录 设为首页 

阅读教学反思

作者:王开爽  图书 反思   2011/1/10 8:14:12 (13年前) 点击:1099次
反思:
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有几个地方做得比较好:
一、精心创设阅读情境
情境创设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盲目地一味追求情境,盲目地追求形式。创设的情境,只有在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在思维,才算真正“进入情境”,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实质上的游离。因此,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并引发学生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才能够动态生成许多“没有预想到的东西”,然后,进一步加以“改造”和“制作”,就会生成教育意义很强的资源,从而为学生学习语言、内化语言、养成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二年级学生言语发展比较稚嫩,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阅读的内容,借助图片、音乐、,巧妙地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引发学生与文本对话。接着让学生置身于与秋姑娘一块游览的情景,学生的好奇感由此展开,师生进行愉快的阅读交流,分享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快乐。课堂对话自然充满了活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而作者的思想情感,通常用文本形式,以一定的语言符号呈现给大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借助语言的精妙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文章里的秋姑娘到了什么地方,给什么景物抹上什么色彩?你喜欢秋姑娘在哪里的景色?哪些句子把什么物体当作人来写了?这些创设的问题情景激活了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认知与教师的问题间产生矛盾冲突,激发争辩意识,激起学生进入文本,进行思想、情感等心灵的沟通与交融,实现进一步对话。
二、巧抓浅点,引导感悟,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方法。
二年级的孩子独立阅读文本,因生活环境的约束、生活阅历、知识有限,其阅读后,要积累什么,学生,头脑还是茫然的。本节课我本着“珍视孩子内心独特感受”的原则,及时抓住学生理解上的浅点,适当引导感悟文本中比喻、拟人句的作用,让学生的感悟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明白积累的句子应积累比喻、拟人句。    
三、在扩展阅读中拓展心空
本节课建立一个开放的结构,以主题阅读《秋天的原野》文本为扩散点,有机地开展扩散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两首诗歌及秋天原野的图片。学生观看和阅读介绍秋天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为学生领悟阅读文章的意思和情感提供了广阔的心理背景,使语言和精神内涵在学生心理上建构更大的同构体有了丰厚的基础。在扩展性的阅读中,同一事物,同一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外阅读中可以阅读多种形式的文章。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的课件制作不能很好的辅助教学,如果在学生仿写时,把整首诗及仿写的句式、学生想写的景物集中在一张投影片就更好了,我对学生的认知情况估计过高。学生对于把物当作人来写,感悟不是很到位。语言还出现不规范的情况:“这是个一位无字老师”,自己一滑而过,没有注意说错了,这是低级的错误,这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正确,因为:站在讲台,你就是语文。


欢迎您其他用户,你的IP是3.81.221.121,你是一名游客,打开这个页面用时125.0毫秒。
网站站长:苏振亚 冀公网安备 13020502000039号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4298号 唐山网监备案号:ts13020038101099 河北网监备案号:13020002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