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文章系统    微机使用记录  签到记录 设为首页 

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作者:刘曙华  幼儿 教育   2010/12/28 8:07:15 (13年前) 点击:1414次
 教育随笔: 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刘曙华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调皮的还是内向的,长相俊俏的还是相貌平平的,每个孩子都需要爱的滋润。
  王博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总是惹事,我没少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也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早晨王博来园时,他的妈妈对我说:“
老师,今天排队时,能让王博当一次排头吗?他非常想当排头。”王博妈妈走后,我问王博:“你为什么想当排头?”“当排头能让老师拉着手。”王博的话使我一怔,平时当排头的孩子都是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却忽略了其他孩子渴望得到老师关爱的情感。我怀着深深的内疚紧紧地拉起了他的小手,我看到孩子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这以后,王博变了,像王博一样的孩子都变了;可改变最大的是我,我要用加倍的爱去关爱曾被我忽略的心。






旁敲侧击胜于直接批评
刘曙华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制能力差难免会犯些自以为是错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让孩子知错能改,吸取教训,以免下次再犯错。然而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却值得我们思考。
     美术活动时,阳阳总把铅笔含在嘴里,老师看到了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阳阳就走开了。课间休息时,老师给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小女孩叫红红,她特别不讲卫生,看到什么都喜欢往嘴里放,写作业时也总是爱咬铅笔玩。有一次她生病了肚子疼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说她中毒了,肚子里有很多的铅。说要给她打针输液,这下红红害怕了。妈妈问医生是怎么回事?医生说可能是孩子经常玩铅笔、咬铅笔的缘故。红红听了说:“我以后再也不咬铅笔了。”
   教师用了一种委婉的做法,适时的旁敲侧击利用故事给孩子们敲了个警钟,让犯了错误的孩子自己意识到了错误之后的严重后果。达到了自我警觉、自我改正的教育目的。
     由此看来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冲动的直接批评未免起到教育的作用,而婉转的旁敲侧击却令孩子受益菲浅,达到自省、改正错误的目的。













内向的孩子
刘曙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更好的未来。”每个幼儿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长大后都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因此必须具备和掌握社会所需的基本素质与知识技能。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生理、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由于每个儿童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特殊性,每个儿童语言发展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千差万别。所以我们该亲近幼儿,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不断探索教育的正确方法,使内向的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 
她是一名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班里她不说话,不与同伴交往,不爱玩玩具,不运动,不愿做操,她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有的小朋友做出滑稽的动作时,她也会笑,但却不愿意参与,总摇头说自己不会。  
家庭调查情况:这孩子从小说话就发音口齿不是很清楚,没有入园经验,在家里都是由奶奶,外婆照顾,什么都照顾得很周到,视她为掌上明珠,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态度,很少让她与同伴、他人接触。 面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持之以恒的原则,采取了这样的教育措施: 
 一、改变她哭闹现象 
 她刚入园的时候,每次送来都是含着泪,哭着不愿意上幼儿园。为此,我们也总是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或领着她在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和她说一说,放松她的紧张情绪,经过近一个月的引导和宽松的教育气氛,她来园时不再哭闹。 
  二、从早到晚的师生问好开始。 
   每天早上她来幼儿园时,都是躲在奶奶的身后,于是早上当她来的时候,我会主动走到她的面前,说:早上好,我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头,鼓励她自己搬椅子,进教室。
晚上,当她回家的时候,我会主动和她说:再见,她!  慢慢的一个月过去了,她每天来的时候都能自己主动进教室,并会为我们送上轻轻的一句:老师早!晚上她回家的时候,也会主动和我们说:老师再见!  
 三、游戏中多鼓励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可以尽情地玩,经常能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可是她不喜欢,她经常是一个人静静地站着,不拿玩具,有时拿了玩具也是不玩而是看别的孩子玩。这时候我通常都会鼓励她:“她,你也玩啊,很好玩的。”她往往以我不会来推脱,然后回过头闭开我的眼睛。“没关系的,你看。”我会对她进行示范,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笑了,当我给她示范的时候,她笑了,也许是游戏吸引了她。可她仍然不肯玩。我会手把手教她拍皮球,教她抛彩球。可是当我转身的时候,她又静静地站在那看着别人,偶尔嘴角还会露出微笑。  在游戏中,老师一次次的鼓励,她终于愿意抱起皮球,在老师的鼓励下拍起了皮球。 
 四、多在集体面前表扬 
 往往活泼的孩子比较受群体的关注,而默默无闻的孩子就容易被忽视,越是这样孩子越觉得自卑与无助。因次在集体面前多鼓励,多表扬她。如她上课的时候坐得很好,上课不与其他小朋友讲空话,睡觉也很好,能够自己安静入睡等等。这么一来,不仅得到了小朋友的关注,也经常能看到她嘴角的微笑。
  五、多给孩子说的机会 
她从不举手,就算老师叫到她了,她也不愿意回答。于是,我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如每天点名要说到,起先她不愿意说,于是,“夷,今天她怎么不在呀?”“她……”我看着她叫起了她的名字,她应了,嘴巴稍稍动了下。可是我根本听不到。第二天,点名,叫到她的时候,还是没有听到声音,只是嘴巴张得大了些。第……,她终于发出了声音,我马上给予了表扬,还奖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从此以后,在点名的时候能听到她响亮的说一声“到”。 
 


爱吮手指的孩子
刘曙华
背景: 
开学了,我们从小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不防从这一现象切入设计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教案。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们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案例描述及分析:
(一)不干净的手指
按设计思路,我想让孩子们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为第一活动目的。
  师:“平时啊,老师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呀?”
 幼:“小A、小B、小C、 ”
 师:“哇!有这么多呀!那你们说你们的小手指干净吗?”
 幼:“不干净。”
师:“为什么不干净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虫子,吃了会生病的,生病要打针的 ”
师:“恩,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说吃手指是不是一种坏习惯呢?”
幼:“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有效提问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是一种坏习惯。)
    分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仍处于直觉行动阶段,他们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获得相关经验、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见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懂得把生活中的东西转化为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得到相关认识。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环节中有个别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对,迅速将手指从嘴中拿出,并表现出害羞的样子。我认为这正是引导孩子进入这一环节(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时机。
 师:“瞧,小朋友们,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是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候还咬我呢!我就变成这样子了,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教师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出示痛苦表情指偶,边讲述边表演)幼儿听得很认真。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们,手指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呀?”
 幼:“因为他的主人咬他、因为他难受”
 师:“对呀,那你们说说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师:“为什么不能咬呢?”
 幼:“他会痛、会难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扬。
我思考:孩子已经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会难受。但小班幼儿需要亲身经历方能深刻感受到。为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让孩子真正尝试一次呢?
 分析:通过拟人手法让幼儿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还是终止了让他们尝试的想法。因为孩子的手指实在不干净,一但让他们尝试,或许有些孩子会觉得:“咦,真好玩!”
(三)高兴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头后,我接下来直接还是已拟人手法展示了高兴的手指。
 师:“小朋友们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给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教师同时出示高兴表情的指偶)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的手指怎么样了呀?”
  幼:“笑了,变干净,变漂亮了 ”
 师:“对,这是为什么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给他洗澡了 ”我给予幼儿肯定、赞许。
分析:鼓励孩子自主的发现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比教师“单程式”灌输知识经验给孩子的发展更为有益。难受的手指,高兴的手指通过指偶比较,这是直接的视觉感知。提供生动的教具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干净漂亮的手指
这一环节我直接让孩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互相看看小手指,说说自己的手指干不干净,漂不漂亮?”
幼:“不干净,不漂亮,干净,漂亮 ”教师在此时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将发现的个案拿出来评析。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醒帮助孩子纠正吮吸手指的习惯。
分析:幼儿讨论得很积极,也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所见。通过个案引导孩子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中来。
 反思:
综合上述案例,我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
吮吸手指是平时生活中发现的现象,教师抓住了机会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这点是很关键的。案例中对手指的观察都是对小班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把握教育时机,提供教育引导。 




小班调皮孩子转变的案例分析
刘曙华
 案例: 煊煊(化名)是我班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平时他的表现就很“突出”,一直笑嘻嘻的。如果老师批评他,他就会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好像批评的不是他,过一会老毛病就又犯了。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喜欢跟他一起玩。 
    镜头一:在集体活动时,孩子们都按老师的要求在动手操作,煊煊却像疯了似的满教室到处跑,还破坏其他孩子的操作成果,使得那些孩子手足无措。 
    镜头二:班里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熊宝宝的玩具,煊煊非常想玩,但是由于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他只好一个人坐在旁边。等了一会儿,他有点等不及了,就伸出手一把抢过来,结果把熊宝宝玩具扯坏了。带玩具的小朋友气愤地骂他:“你干什么呀?我不给你玩了。” 
         分析: 
    1、缺少沟通。煊煊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顾他,更别说和他交流了。这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家庭是孩子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他的第一个学校,没有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会有些反常。 
    2、好奇心很强。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对煊煊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佳。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明显有所好转。 
    方法: 
    1.体验成功。煊煊在活动时不是很积极,但有一次,他上课听得比较认真,还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开心极了。这以后,他每次上课都非常认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赏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煊煊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煊煊,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上课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会更喜欢你。”他点了点头,认真地说:“我会听老师话的,我会的。” 
    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心、以耐心来关注幼儿,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如何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叙事)
刘曙华
  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期,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对幼儿进行以故事活动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的教育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认为,儿童语言是在个性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语言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交流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对故事的理解能促进儿童之间的交流。而理解故事仅仅靠每周专门的语言活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为幼儿创设练习的机会和条件,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获得较大的提高,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具体我从以下几方向着手:
  一、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言以及理解故事的源泉,生活既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景,因此一日活动也可以看做是故事的活教材。
  (1)结合日常生活练习说话,理解故事。幼儿对周围生活充满了新鲜感,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对生活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教师根据孩子对生活的了解,选择或自编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故事,并结合每天的生活让他们谈谈看到的和听到的。生活与故事的结合,帮助幼儿较快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为说创设了条件。
  (2)利用现代信息渠道练习说话,并了解故事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如电视、电脑、广告、网络、多媒体等。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利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使幼儿看中学,看中说,看看讲讲,即扩大了眼界又了解故事所发生的内容。
  二、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丰富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的理想,活跃幼儿的思维,创设平等融洽的气氛,使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就说。主要从下面四方面着手:
  (1)创设平等融洽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有话敢说,愿意说,教师创设“家庭式”的教育氛围,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每个幼儿,积极鼓励引导他们说话。
  (2)增加自由活动时间,使幼儿有更多的交往时间和机会,在教室一角开辟出“交谈区”,鼓励幼儿前去闲聊,给幼儿充分的交流机会,使幼儿在交往中表现出有话想说。
  (3)提供诱发幼儿说话的材料,使幼儿有话可说。教师创设一些说话的材料,力求做到选材简便,形式新颖,富有吸引力,让幼儿主动去说,如用故事表演的道具开设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
  (4)根据故事内容,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真正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使幼儿真正对故事有兴趣,从而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转载于: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 



雪儿
教师应该是太阳普照每一个孩子,使其温暖,使其健康。
2010/12/31 14:14:29

赵丽君
仔细阅读了,学到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2011/1/10 9:43:12

郑云梅
孩子都需要爱的滋润。
2011/1/10 18:50:42

欢迎您其他用户,你的IP是3.19.56.45,你是一名游客,打开这个页面用时125.0毫秒。
网站站长:苏振亚 冀公网安备 13020502000039号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4298号 唐山网监备案号:ts13020038101099 河北网监备案号:13020002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