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文章系统    微机使用记录  签到记录 设为首页 

就地取材,走进科学教育——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利用

作者:王素云  幼儿 教育   2010/12/9 9:29:42 (13年前) 点击:1849次
内容提要:农村幼儿教师要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绝不是贵族式教育”,能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就地取材,进行科学教育。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关键词:更新观念  就地取材   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

“幼儿教育绝不是贵族式教育。”“我们的条件太苦,什么设施也没有。怎么进行教学?”一些乡镇幼儿园的老师有时不免发一些牢骚之言。其实,“幼儿教育并不是什么贵族式教育。”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农村只要我们在新的教育观、资源观、儿童观的指导下,不等不靠,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地取材,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就能很好的进行科学教育。

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农村幼儿身边熟悉的乡土资源,使它们成为幼儿科学教育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这是我们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共同思考、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我们全体幼教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获得了一点这方面的经验,同时发现我们的这一思路也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首先更新农村教师的观念,是挖掘乡土资源教育价值的前提。

我园属于乡镇幼儿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逐渐形成,一些农村幼儿园常常忽视身边可贵的自然资源,而热衷于追求城市现代化教育;还有的农村教师常感叹没有合适的科学课程,没有丰富的教具学具,觉得难以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针对以上现象,我觉得让农村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资源观和价值观,克服农村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等许多客观条件因素。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才会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我们幼儿园为此开辟各种渠道让教师通过参观、学习和研讨等途径,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重视了,行动落实就有了保障。

在以后的实践中,教师们也逐渐感悟到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行性:我们的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幼儿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比较熟悉。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最感兴趣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熟悉的、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内容,而且利用幼儿熟悉的、身边的事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有益于幼儿真正地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其次、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在实践中,我园教师遵循因园制宜原则,合理挖掘,勤俭办园,都创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当地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宝贵财富。

1、农村随处有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宝贝,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极好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树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我们幼儿园是用砖铺地,有一位教师带幼儿在园活动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被砖压住的地方没有长草,可砖缝处却长出来嫩绿的小草,教师就有意进行科学引导:草长在哪里?让幼儿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上不长草,孩子们发现砖头放着的地方、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不长草。通过实践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

2、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在我们幼儿园院内,长着几颗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春天,白杨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夏天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秋天叶子蝴蝶翩翩起舞般落下,冬天,白杨树的树枝上落满了雪花。一年四季的发展变化,给幼儿带来丰富的科学内容。“老师,白杨树为什么春天就长出叶子,为什么冬天不长叶子呀?”“为什么夏天站在杨树荫下就凉快呢?”“冬天杨树没有了叶子会不会被冻死呀?”看到杨树身上有了虫子洞,“呀,杨树生病了,赶紧给他请医生看吧!”……,就是这些看似可笑的问题,却能把幼儿引进科学的殿堂。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树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再其次,创设乡土资源课程,使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有效载体

在实施新课程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城市味”很浓的科学课程内容,根本不切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无法有效开展活动。我们就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特色的、幼儿常见的、感兴趣的植物、动物、自然材料、自然现象、风俗习惯等乡土资源作为科学课程补充内容,渗透于主题教育活动中,这些内容也成为了我园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

小班乡土资源课程:我喜欢的狗尾草、蚂蚱与蚂蚁、美丽的树叶、秋天的田野、我帮奶奶摘棉花、挖萝卜、蒲公英飞起来了、大大小小的石头、小蝌蚪、我会剥蚕豆。

中班乡土资源课程:晶莹的露珠、好玩的泥土、秋天的叶子、各种各样的水果、有趣的蚯蚓、参观印刷厂、可爱的蜗牛、清明团子、端午节。

大班乡土资源课程:中草药、多变的云、秋天的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奇怪的根、方方的砖、野菜(荠菜)、蚕豆与油菜、可爱的蝴蝶、青蛙的一生、小青虫的一生、水上的船。

以上这些课程内容我们都是根据当地农村的季节性、地方性特点,对幼儿身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提炼,选择幼儿常见的并且感兴趣的自然事物和农村生活作为课程内容,并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设计具有乡土气息的科学教育活动。如大班的《中草药》,这是一个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活动。一天,班中有一位幼儿感冒的比较厉害,这时忽然有一位幼儿说:“你回去叫妈妈煮蒲公英水喝,感冒就会好的,我上次咳嗽时,妈妈就给我吃过。”这时候其它的幼儿都纷纷讨论起来:“蒲公英是怎么样的?它不是一种动物吃的草吗?”“草,我们怎么能吃呀?吃了草咳嗽会好吗?” 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特意安排了一个有关中草药的主题教学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从房前屋后、路边、田野里采摘到了蒲公英、枸杞、野菊花、车前草等中草药,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认识、了解了身边的一些可以做中草药的植物,这些中草药不仅可以煎着吃,有的还可以直接泡成茶;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防病。此外,也使幼儿知道了中草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出:“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了幼儿学习科学的瑰宝,引领着农村幼儿走上科学之路。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只要擦亮我们的慧眼,仔细搜寻身边的每一个事物,岂不知每一个事物中都会有一个科学故事。巧借这些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就能发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因地制宜地引导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



欢迎您其他用户,你的IP是3.141.244.201,你是一名游客,打开这个页面用时140.6毫秒。
网站站长:苏振亚 冀公网安备 13020502000039号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4298号 唐山网监备案号:ts13020038101099 河北网监备案号:130200020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