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学生的欢迎
与学生谈话,是老师工作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一句话,有时能打动学生的心,有时让学生与老师激烈争辩,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老师与学生谈话的态度,作为老师保持怎样的态度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呢?
一)老师对学生要保持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班级纪检委员小赵到办公室给我叙说班级学生违纪情况,我因为工作忙,边批阅作业边听她叙说,她说了几句就走了,以后再也不找我叙说这些事了,一天,班级学生出现打架情况后,我找到小赵,质问她作为班干部为何不及时去找我,向我汇报相关情况,她说:“每次班级出现违纪情况,我去向您汇报,您都似听非听,我觉得说了也不起作用,就不再找您了。” 吸取此次教训,以后学生每次来找我,无论手头工作多忙,我都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学生的叙说,我发现以后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乐意和我交谈。
老师和学生谈话,对于学生的叙说,老师要注意聆听,如果老师面对学生说话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忙着自己的事情,就会让学生感到很扫兴,老师注意聆听学生讲话,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安慰。经常注意聆听,学生就会乐意和学生交谈。
二)对学生表示友善。
有一位李老师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不爱学习,痴迷游戏。一天中午回家吃饭后,在家里偷了五十元钱独自到网吧上网玩游戏。李老师下午见他没有来上课,就打电话问他父母孩子怎么没有来上课,他父母邀请一些亲朋好友立即去附近的网吧寻找,但是都没有找到。放学后,李老师选了几个班干部也加入了找寻的队伍。找啊找,找遍了全城大大小小的网吧,直到第二天拂晓我才在公园的一角找到浑身污垢不堪的他。原来半夜里他的钱用完了,网吧老板把他撵出了门,被一夜暴雨淋成了落汤鸡。当李老师把他送回家时,谁知家长一怒之下竟将孩子打得鼻青脸肿并赶出了家门。李老师耐心地劝说家长无效后只好把孩子带到学校,赶快买了快餐给他,让他暂时到我家吃住。给他讲迷恋上网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夜间上网的危害,还通过开主题班会进行帮助,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李老师还在班上及时表扬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树立他的信心,鼓励他自重、自爱、自信、自强,相信自己。慢慢地,他开始变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家里也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他说:“老师,我以前一直很讨厌老师,但你让我开始喜欢老师了。你是我喜欢的第一个老师……”听着他真诚的话语,李老师欣慰地笑了。终于,李老师用友善赢得了他的信任,用友善填平了师生间的鸿沟,消融了他心中多年来对老师情感的冰封,促进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
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如果表示出刻薄的神情、冷淡的表情、鄙视的眼神,也就失去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作为老师无论学生所做事情对错,都要表示出自己对他们友善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一定会感受出来,并在行动上主动和老师接近。
三)善于创造轻松、快乐、幽默
我有一个同事宋老师,年年教育质量优秀,再难管的学生,在他手下,不出半学期,就会变得温顺可爱,他极富幽默的语言,让许多事情迎刃而解,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有一天,他发现学生王某吸烟,宋老师将他请到办公室,王某低着头准备接受宋老师暴风雨式的批评,没想到宋老师却和气的对他说:“你知道吗?吸烟有三大好处。”“怎么,吸烟还有好处?”王同学满脸疑惑得问宋老师。“第一大好处,吸烟的人年轻,据统计,常吸烟的人普遍寿命比不吸烟的人短,岁数越短,人不就越年轻吗?第二,吸烟的人走夜路不怕鬼,你想经常吸烟的人,呼吸道容易出毛病,夜晚边走边咳嗽,自己给自己壮胆,还怕鬼吗?第三,吸烟的人狗害怕,吸烟损害健康,走路弯着腰,狗看见了以为在地上捡石头砸它,还不躲的远远的。”一番话,让王同学深受教育,表示不再吸烟。
夏天,学生上课时很容易犯困睡觉,有一次上课时,他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扑倒在课桌上睡觉,宋老师进教室后,对同学们说:“知识就是力量,你看你们,都被知识吸引得倾倒在课桌上了。”
有两个同学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宋老师对他们说:“怪不得今天天气这么热,原来八九点钟的太阳发怒了。”
幽默是一种能力、力量和艺术,老师在教育学生中适当的用点幽默,很容易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达到教育学生,促进师生和谐相处的目标。
四)老师对学生也要谦虚有礼
曾经教过一个特别调皮的班级,学生在教室垃圾乱丢、说话带脏,我接受这个班级后,不是先去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进到教室看到垃圾先去打扫、学生给我办了事,总是说声谢谢,看到学生先问候学生一声“好!”。我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看到教室的垃圾都主动去捡,说脏话的同学也逐步减少,开始学会了“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作为老师不能天天在学生面前讲大道理,许多时候老师的以身垂范,更让学生久久不能忘记,要学生谦虚有礼,老师先要谦虚有礼,做好学生的表率,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谦虚表现,必然影响到学生,让他们逐步跟着老师学会谦虚有礼。
作为老师,只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我想总会打动学生!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
与学生谈话,是老师工作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一句话,有时能打动学生的心,有时让学生与老师激烈争辩,原因何在?主要就在于老师与学生谈话的态度,作为老师保持怎样的态度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呢?
一)老师对学生要保持浓厚的兴趣。
有一次,班级纪检委员小赵到办公室给我叙说班级学生违纪情况,我因为工作忙,边批阅作业边听她叙说,她说了几句就走了,以后再也不找我叙说这些事了,一天,班级学生出现打架情况后,我找到小赵,质问她作为班干部为何不及时去找我,向我汇报相关情况,她说:“每次班级出现违纪情况,我去向您汇报,您都似听非听,我觉得说了也不起作用,就不再找您了。” 吸取此次教训,以后学生每次来找我,无论手头工作多忙,我都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来认真聆听学生的叙说,我发现以后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乐意和我交谈。
老师和学生谈话,对于学生的叙说,老师要注意聆听,如果老师面对学生说话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忙着自己的事情,就会让学生感到很扫兴,老师注意聆听学生讲话,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安慰。经常注意聆听,学生就会乐意和学生交谈。
二)对学生表示友善。
有一位李老师遇到这样一件事:班里有个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不爱学习,痴迷游戏。一天中午回家吃饭后,在家里偷了五十元钱独自到网吧上网玩游戏。李老师下午见他没有来上课,就打电话问他父母孩子怎么没有来上课,他父母邀请一些亲朋好友立即去附近的网吧寻找,但是都没有找到。放学后,李老师选了几个班干部也加入了找寻的队伍。找啊找,找遍了全城大大小小的网吧,直到第二天拂晓我才在公园的一角找到浑身污垢不堪的他。原来半夜里他的钱用完了,网吧老板把他撵出了门,被一夜暴雨淋成了落汤鸡。当李老师把他送回家时,谁知家长一怒之下竟将孩子打得鼻青脸肿并赶出了家门。李老师耐心地劝说家长无效后只好把孩子带到学校,赶快买了快餐给他,让他暂时到我家吃住。给他讲迷恋上网对学习的影响以及夜间上网的危害,还通过开主题班会进行帮助,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时,李老师还在班上及时表扬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树立他的信心,鼓励他自重、自爱、自信、自强,相信自己。慢慢地,他开始变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在家里也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他说:“老师,我以前一直很讨厌老师,但你让我开始喜欢老师了。你是我喜欢的第一个老师……”听着他真诚的话语,李老师欣慰地笑了。终于,李老师用友善赢得了他的信任,用友善填平了师生间的鸿沟,消融了他心中多年来对老师情感的冰封,促进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
老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如果表示出刻薄的神情、冷淡的表情、鄙视的眼神,也就失去了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作为老师无论学生所做事情对错,都要表示出自己对他们友善的态度,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一定会感受出来,并在行动上主动和老师接近。
三)善于创造轻松、快乐、幽默
我有一个同事宋老师,年年教育质量优秀,再难管的学生,在他手下,不出半学期,就会变得温顺可爱,他极富幽默的语言,让许多事情迎刃而解,因而深受学生喜爱。
有一天,他发现学生王某吸烟,宋老师将他请到办公室,王某低着头准备接受宋老师暴风雨式的批评,没想到宋老师却和气的对他说:“你知道吗?吸烟有三大好处。”“怎么,吸烟还有好处?”王同学满脸疑惑得问宋老师。“第一大好处,吸烟的人年轻,据统计,常吸烟的人普遍寿命比不吸烟的人短,岁数越短,人不就越年轻吗?第二,吸烟的人走夜路不怕鬼,你想经常吸烟的人,呼吸道容易出毛病,夜晚边走边咳嗽,自己给自己壮胆,还怕鬼吗?第三,吸烟的人狗害怕,吸烟损害健康,走路弯着腰,狗看见了以为在地上捡石头砸它,还不躲的远远的。”一番话,让王同学深受教育,表示不再吸烟。
夏天,学生上课时很容易犯困睡觉,有一次上课时,他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扑倒在课桌上睡觉,宋老师进教室后,对同学们说:“知识就是力量,你看你们,都被知识吸引得倾倒在课桌上了。”
有两个同学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双方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宋老师对他们说:“怪不得今天天气这么热,原来八九点钟的太阳发怒了。”
幽默是一种能力、力量和艺术,老师在教育学生中适当的用点幽默,很容易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达到教育学生,促进师生和谐相处的目标。
四)老师对学生也要谦虚有礼
曾经教过一个特别调皮的班级,学生在教室垃圾乱丢、说话带脏,我接受这个班级后,不是先去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进到教室看到垃圾先去打扫、学生给我办了事,总是说声谢谢,看到学生先问候学生一声“好!”。我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看到教室的垃圾都主动去捡,说脏话的同学也逐步减少,开始学会了“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作为老师不能天天在学生面前讲大道理,许多时候老师的以身垂范,更让学生久久不能忘记,要学生谦虚有礼,老师先要谦虚有礼,做好学生的表率,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谦虚表现,必然影响到学生,让他们逐步跟着老师学会谦虚有礼。
作为老师,只要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我想总会打动学生!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