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注册
文章系统    微机使用记录  签到记录 设为首页 

小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作者:李玉环  教育 教学   2010/11/12 11:17:46 (13年前) 点击:995次
小议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从素质结构的研究来看,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师  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是所有改革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只有教师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意识行为融入到改革中,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江泽民同志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 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中对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新课改下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从素质结构的研究来看,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一、知识素养
     新课程改变了教科书一统天下的局面,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扎实的语言文学知识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写作学等,是评价一个语文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其次,除了专业知识外,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还应掌握除语文学科之外的1~2门其它学科的知识。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去甚远的,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总之,新课标中的语文教师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
     (二)深厚的教育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既是一个教育者,又是一个研究者。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避免盲目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
  (三)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行为而且对教师的个人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语文教师要有现代的语文教育理念。新课标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新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要共同参与、平等对待、加强合作。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素养、普通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二、能力素养
     ?能力是“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的组织以及语文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寻知识,激励学生不断钻研的动力,是学生想学、乐学的一种基本情感,但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保护。我们深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课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将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愉快和高涨的学习情绪,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使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就会乐学、爱学,这也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具有合作化能力。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三)具有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在新课程中,出现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一种时代的变革,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日益成为国际语文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成为当今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关注点,语文教师要自觉的投入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中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种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自主探究,寻求答案,提高学习能力。
     三、情意素养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滲透其中,特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而语文教师的情意素养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加强语文教师的情意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应如此。
     (一)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
     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或错误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与教师的交流下,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当学生喜欢教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带有学习和参与热情,反之只会影响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带动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 
  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课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 
     由此看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重视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师要加强教研能力,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领悟情。
     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学习语文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另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必须根据文体特征来组织课堂教学。从文体特点而言: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既是语言艺术,又各自具有其本身的文体特征。诗歌教学主要是多读,通过朗读传情,适当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其意境与韵味;散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品味其“形散神聚”的特点,也要强调多读;小说教学主要是立足于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与鉴赏。因而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讲,教师不可能只采用一个教学模式、运用同一种手段、按照一样的程序。所以语文教师要及时根据文体的不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三)语文教师要加强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
     语文本来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不开。然而怎样才能将这些情感更好地发挥出呢?语言的交流也就是情感的交流,教学语言起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因该把自己的语言功底打扎实,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幽默的语言还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语言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加深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更好的将教师的情感传染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沟通。这样既有助于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
     总之,新课改是一场革命,改革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不断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语文教师应该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新课改的征途上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扎实的业务基本功。还得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学生也才能不断提高进步,最后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目的。
     




欢迎您其他用户,你的IP是18.217.228.35,你是一名游客,打开这个页面用时109.4毫秒。
网站站长:苏振亚 冀公网安备 13020502000039号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4298号 唐山网监备案号:ts13020038101099 河北网监备案号:13020002000709